摘要: 自孔子肯定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并称之“如其仁”,但又批评管仲之“器小”“不知礼”之后,历代儒家对管仲的评价各有不同,大致有三:其一,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对管仲多有批评,忽视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其二,汉唐至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大都称管仲为“仁”,或同时又认为管仲有“器小”“不知礼”的欠缺;其三,程朱一脉以及后来儒家学者大都称管仲有“仁之功”,虽并非“仁人”,但与之密切相关。新出土的安大简《仲尼曰》明确讲“管仲善”,印证了《论语》中孔子称管仲“如其仁”以及后世多数儒家的解读。然而今有学者主要依据孟子轻视管仲的功业并言“以力假仁者霸”,认为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实指孟子所反对的“以力假仁”,而孔子批评管仲“不知礼”蕴含着管仲“不知仁”之意,明显有过度贬低管仲之嫌。
[V1] | 2024-05-17 13:30:59 | PSSXiv:202405.00427V1 | 下载全文 |
1.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2.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3.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
4. “秩序”抑或“失序”:数字社会分层的理论重构、生成逻辑与动态演化 | 2025-04-24 |
5. 从“亲亲”到“仁民”:儒家差序伦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与启示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