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反-反本质主义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大家保罗·吉尔罗伊提出的,其基本内涵可以用“变化中的同一”来概括。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种族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像斯皮瓦克的“策略性本质主义”等一些概念也被看作反-反本质主义而一起讨论。首先,反-反本质主义通过保持事物本身的具体同一性,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新的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不是规定性的(本质主义),而是基于研究对象的现实经验表达,是描述性的,甚至是事实性的。其次,反-反本质主义通过双重定位,力求在差异中实现事物的不断“生成”,即在不断变化中实现事物的自我创造。再次,反-反本质主义通过策略性的停顿,实现对事物变化 中的同一性认知,其目的是为了现实的具体政治行动。如何在快速流动的多样性的世界中超越本质主义与反本 质主义的认识论模式,是人类在后现代主义之始就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借助反-反本质主义这一概念,可以推 进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思考。
[V1] | 2024-06-13 18:01:27 | PSSXiv:202406.00303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