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萧萐父先生是20世纪后期到新世纪初的重要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耕耘多年、成绩斐然,对推动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哲学史方法论和中国哲学的形态反思方面,他亦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论述,尤为精到,特显重要。从萧先生的“两化”思考与指向出发,反思中国哲学史的建构历程,并审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中国哲学”形态的不断认识与理解、把握和调整,将有助于深化今天中国哲学学科的自我认知,并促进其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V1] | 2024-07-08 18:23:49 | PSSXiv:202407.00249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