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我国自主话语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其原始框架建立在“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监督”和“地方执行委员会监督”之上,后历经“党的监督”、“党内监督”表达,2015年被作为一个整合概念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正式将这一概念上升为全党共识。在这一体系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回应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演化过程体现了渐进与突变相结合的特点,形成路径展现了不同监督类型从独立发展到联合发展的轨迹。在此基础上,“党内监督体系”展现出其独特职能——确保组织纪律与推动党的建设。基于党建国家的逻辑,“国家监督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深受党内监督的影响,这一体系将“党内监督体系”“国家监督体系”以及“社会监督”融为一体,其核心聚焦于加强党的领导,手段在于“体系化”。在这一体系中,党内监督与国家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互补性的监督网络。
[V1] | 2024-08-15 16:54:04 | PSSXiv:202408.01168V1 | 下载全文 |
1. 家风家教融入党内法规: 现实目标、内在逻辑与制度完善 | 2025-04-26 |
2. 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有效路径 | 2025-04-21 |
3. 高校基层党组织涵养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着力点研究 | 2025-04-26 |
4. “第一个结合”视域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探析 | 2025-04-26 |
5. 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同及共生路径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