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天山廊道是唐人认识西域的自然地理通道,也是唐代社会认知和书写西域胡人群体的重要路径依赖。唐朝统一西域后,天山廊道成为中原与西域之间政治交往、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的重要孔道,大量西域使者、胡商、胡僧等群体通过天山廊道来到中原。天山廊道沿途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绿洲间荒漠广布、戈壁漫长,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既赋予了来往西域和中原之间的流动群体吃苦耐劳甚而拥有异能的秉性,又增加了香药、珠宝等珍稀商品的附加值。唐朝的有效西域治理保障了丝路通畅与西北社会稳定,由此使得东西往来更为密切,进一步促进了唐人通过天山廊道对西域广阔世界从想象到现实认知的转变,奠定了唐人认知西域世界的客观基础。
[V1] | 2024-08-20 14:49:29 | PSSXiv:202408.01234V1 | 下载全文 |
1. 炉瓶三事:文明在地化的感官叙事与文化动力学 | 2025-04-25 |
2. 大运河赋能沧州武术文化基因的解码与传承 | 2025-04-25 |
3. 演进·特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重价值向度 | 2025-04-25 |
4. 以廉洁文化浸润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践路径 | 2025-04-25 |
5. 发展乡村数字文化:重要性、动力及路向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