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现代社会”理论解构现代理论的理性根基,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倡导差异、容忍、协商和参与原则。社会转型期人们面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心态特征变化明显。从“后现代社会”呈现的随机性、流动性、风险性、知识性、差异性、个别性、信息性等特征来考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人们的自信、从容、理性,同时伴随不安、迷茫等社会心态的嬗变。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要加强社会风险的应对意识、社会心态的引导意识、集体记忆的认同意识、制度设计的优化意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同时要改革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的治理机制,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V2] | 2024-09-03 09:48:50 | PSSXiv:202408.01375v2 查看此版本 | 下载全文 |
[V1] | 2024-08-23 10:24:27 | PSSXiv:202408.01375V1 | 下载全文 |
1. 场域理论下监狱“科室”民警和“监区”民警的职场冲突与调适 | 2025-04-24 |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培育我国新型婚育文化路径研究一一以黑龙江省为例 | 2025-04-24 |
3. “饭圈”乱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2025-04-24 |
4. 中国2000-2020年出生性别比变动规律及其政策启示 | 2025-04-24 |
5. 乡村文化何以振兴? ——以“双轨”治理为视角 | 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