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大仇斯复”的背后:《斯巴达之魂》文本生成考论

摘要: 鲁迅从作为晚清政治话语的复仇出发,以希波战争这一经典的“复仇范本”为母题,又在既有材源的基础上有侧重地突出彰显民族复仇色彩的战役节点,使《斯巴达之魂》不仅呼应拒俄运动,更暗含政治革命的意图,反映了近代大小两类民族主义思潮相互纠缠的现象。该文对“斯巴达”题材的选择与浙江的地域文化传统,在近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探索过程中,与一度被视为近代国家建设典范的“斯巴达”产生精神共鸣有关。鲁迅基于史实对涘烈娜殉身谏夫这段关键情节的建构,与晚清“女国母”“女丈夫”等文学思潮的同频影响有关,从文学层面丰富了复仇的表达。此外,《斯巴达之魂》直到 1935 年才被重新收编入集,暗示着鲁迅对往昔复仇精神的历时追寻。

版本历史

[V1] 2024-08-31 21:42:06 PSSXiv:202408.01523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546
  •  下载量163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