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全球性的“拯救儿童运动”针对的是因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孤儿、流浪儿和不守法纪儿童问题,拯救儿童的思想涵盖了儿童生活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儿童的成长需要呵护,其越轨行为也应受到惩戒。“拯救儿童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将个人经历或机构活动编辑成册留存后世,成为“拯救儿童运动”的最早书写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安东尼·普拉特《儿童拯救者》一书的出版,引发了学界对“拯救儿童运动”主体、动机和方式等问题的广泛讨论。七八十年代以后,“拯救儿童运动”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与之有关的各类活动相继成为研究主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趋势使更多的研究者聚焦青少年法庭的功用问题。
[V1] | 2024-09-05 19:44:47 | PSSXiv:202409.00310V1 | 下载全文 |
1. 炉瓶三事:文明在地化的感官叙事与文化动力学 | 2025-04-25 |
2. 大运河赋能沧州武术文化基因的解码与传承 | 2025-04-25 |
3. 演进·特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重价值向度 | 2025-04-25 |
4. 以廉洁文化浸润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践路径 | 2025-04-25 |
5. 发展乡村数字文化:重要性、动力及路向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