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人对于唐代荆州诗的研究侧重文学评论,而较少关注其中自然地理的书写。事实上,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唐代流传于世的地理文献较少,因此不妨采用唐代诗歌作为一种“史料”,通过对这类文学作品的研究揭开唐代荆州自然地理的另一番面貌。同时,考虑到诗歌创作的个性化因素,还应结合其他文史典籍进行辨析,从而发掘诗歌中讹误或虚构的成分,通过诗史互见、文学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更加立体、全面地剖析、还原唐代荆州的山脉特点。在唐代典籍记载寥寥的情况下,诗歌留下了当时的山川影像,并在文化层面反哺自身、滋养后世,呈现出良性的文史互动。正是由于诗歌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和留存性,故可以与历史相参照,为后世的地理研究提供参考,从而补充和细化历史记载。同时,诗歌所记录和构建的山川影像经由辨析、还原,也有助于后人想象当时诗人眼中的画面,并感知其心中的情感。
[V1] | 2024-09-19 21:26:33 | PSSXiv:202409.01298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关于老舍生活中三个重要事点的考释与讨论——新世纪二十年老舍研究动向考察之一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