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不少村庄出现空心化、原子化的趋势,基层乡村治理受到严重挑战,打破这一困局的关键在于重建已衰落的公共性。移动互联网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虚拟公共空间就此诞生,“离散化”的村民再次相聚,社会关联重归紧密;村民在其间就公共事务展开共同讨论,公共性的建构由基层公权力唱独角戏变为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虚拟公共空间也是博弈场,被赋权的村民通过协商、竞争形成制衡,权力结构得以优化,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由此可见,村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生产、传播实践阻断了共同体的衰落趋势,为乡土公共性的重建带来可能。
[V1] | 2024-10-10 13:50:21 | PSSXiv:202410.00550V1 | 下载全文 |
1. 场域理论下监狱“科室”民警和“监区”民警的职场冲突与调适 | 2025-04-24 |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培育我国新型婚育文化路径研究一一以黑龙江省为例 | 2025-04-24 |
3. “饭圈”乱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2025-04-24 |
4. 中国2000-2020年出生性别比变动规律及其政策启示 | 2025-04-24 |
5. 乡村文化何以振兴? ——以“双轨”治理为视角 | 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