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时期,“郡县空虚”导致赈灾职能从政府向民间下移,民间赈灾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包括宗族赈济、社群赈济和官民结合赈济在内的灾害社会治理结构。与此同时,“郡县空虚”问题还催生了“礼下庶人”的变革,不仅推动了平民化宗族浪潮的出现,也重塑了以“孝”和“忠”为核心的基层社会伦理。研究发现,“礼下庶人”的变革为明清时期灾害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其中“孝”成为宗族赈济和社群赈济的基础,而“忠”成为了官民合作赈济的基础。
[V1] | 2024-10-10 15:14:25 | PSSXiv:202410.00630V1 | 下载全文 |
1. 近代宜红茶茶商茶号的经营与式微 | 2025-04-28 |
2. 日本侵华时期对蒙疆地区的给水环境调查 (1938—1941年) ———以《蒙疆地方兵要给水要图》为中心 | 2025-04-28 |
3. 抗战时期的爱国广告宣传与商品营销 | 2025-04-28 |
4. 抗战时期八路军抢运《赵城金藏》史实辩证 | 2025-04-28 |
5. 动员、需要与自愿: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的困境与应对 | 2025-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