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项目是国家涉农政策落实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要全面理解项目对基层社会产生的影响,就需要针对项目过程开展细致的实践分析。本研究基于对调研村庄相关项目的分析发现,外部化与标准化的发展规划、项目资源分配中的重点村偏好、项目评价中的简单化与数量化、项目包装与景观化呈现等均偏离了村庄发展本应追求的村庄整体改善与农民福祉。其结果是,大多数农民不但未能从中获得公平的利益,甚至还要承担产业损失与环境破坏后果,村庄成为项目矛盾和冲突的集中展演地。持续的项目实践形成了一整套与项目有关的话语和逻辑,并逐渐内化为村庄发展管理与农民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项目思维;众多村庄对项目资源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身不由己地踏上“项目跑步机”,村庄发展的自主性与可持续性堪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着力保障村庄公平的发展机会和自主行动空间,提升村庄自主发展创新能力,引导发展项目以公平公正与可持续的村庄发展为目标;注重在项目过程中充分纳入农民视角,在持续的项目互动过程中激发农民主体性和村庄自主性;在项目内容、形式、参与主体、评价体系等方面更好地实践多元性、多样性与包容性发展理念。
[V1] | 2024-11-15 15:39:22 | PSSXiv:202411.01164V1 | 下载全文 |
1. 场域理论下监狱“科室”民警和“监区”民警的职场冲突与调适 | 2025-04-24 |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培育我国新型婚育文化路径研究一一以黑龙江省为例 | 2025-04-24 |
3. “饭圈”乱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2025-04-24 |
4. 中国2000-2020年出生性别比变动规律及其政策启示 | 2025-04-24 |
5. 乡村文化何以振兴? ——以“双轨”治理为视角 | 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