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反贫困发展持续性推进的难点与重点,与深度贫困地区存在大范围的重叠与交合,长期处于“返贫怪圈”的作用之中,相关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内在逻辑需进一步厘清:在理论层面,应在充分认识其发展规律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性返贫与原生贫困的差异性,更新贫困测量路径和返贫要素甄别方式;在制度层面,保持当下制度优势,同时继续克服行政体系的科层制弊端,增强其可持续性和准确性;在技术层面,运用“数字化治理”手段替代“数目字管理”,建立阶段性动态调整机制和多层次监测渠道。由此,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及技术逻辑构成建立防止规模性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三角形循环实践模型,三者互为依托,以理论支撑制度、以制度规范技术、以技术回馈理论,为巩固脱贫成果构建良性循环。
[V1] | 2024-12-02 10:35:59 | PSSXiv:202412.00067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 | 2025-04-24 |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建设意蕴 | 2025-04-24 |
3. 用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5-04-22 |
4. 乡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支撑、实现困境、实施路径 | 2025-04-22 |
5.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渊源、价值指向与实践进路 | 2025-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