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延安社会生态为背景,详细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业化历程,以及由此产生赵占魁及其“赵运”的现实土壤,并阐释了延安罢工事件错误诉求的症结,进而深刻揭示了穆青典型人物发现与报道的“暗靶”逻辑及其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基础。这一独特而创新的观点,对我们提升典型人物发现与报道的规律性认识,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更有所增益。
[V1] | 2025-01-02 10:22:22 | PSSXiv:202501.00055V1 | 下载全文 |
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 | 2025-04-25 |
2. 全媒体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小红书“TikTok难民”事件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 2025-04-21 |
3. 激励广告规训了谁?一项数字时代广告劳动的控制研究 | 2025-04-18 |
4. 民国初期江南城市报刊的“地方性”实践——基于绍兴《越铎日报》(1912-1927)的探讨 | 2025-04-18 |
5. 学术期刊发展离不开专职编辑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