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社会工厂”实施空间的短视频/直播,在数字传播的特定情景中复制并生产了社会生活中特定的男性气质,并将其符号化和表征化,以服务于营利的目的,由此这一特定的男性气质便由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为积极的视频化的文化生产。本文通过数字民族志对快手中的男主播及其文化生产进行研究,探讨历时性的男性气质话语从“社会人儿”到“精神小伙”转变过程中,底层生活、江湖文化的表演以及国家与平台治理之间的勾连及张力。通过分析男性气质的复制和生产与虚拟世界的短视频/直播及消费传播之间的关系,以期窥探和揭示底层男性及男性气质实践与文化再生产的一隅,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字裂变中的当代中国社会。
[V1] | 2025-01-02 10:22:23 | PSSXiv:202501.00057V1 | 下载全文 |
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 | 2025-04-25 |
2. 全媒体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小红书“TikTok难民”事件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 2025-04-21 |
3. 激励广告规训了谁?一项数字时代广告劳动的控制研究 | 2025-04-18 |
4. 民国初期江南城市报刊的“地方性”实践——基于绍兴《越铎日报》(1912-1927)的探讨 | 2025-04-18 |
5. 学术期刊发展离不开专职编辑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