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两宋政权与非汉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王朝并立共生,在各族群间并立、冲突、互鉴、融合的过程中,汉人以其文化与经济而非武力的优势表现出强大的内聚力,与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融合,使“义若一家”的民族格局得以延续。宋王朝政治、军事上的弱势,不代表其在民族融合中的无为。北宋一直占据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区域,并持续经营西北,颇多建树,契丹、女真政权在看到并吞大宋无望的前景后,更愿意加强与汉人政权的经济文化交往,为边地人民接触、认识、接受、认同中华文化提供了宽广舞台。南宋占有的半壁江山之西南区域民族成分复杂,为赵宋政权推进民族共同体建设留下了广阔空间。赵宋王朝在云贵川等地的经营,促进了当地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意识,无数散落在大山中的人民从此集合在“中国人”的旗帜下,为嗣后中华民族的形成、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无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V1] | 2025-01-02 18:50:42 | PSSXiv:202501.00251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 | 2025-04-24 |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建设意蕴 | 2025-04-24 |
3. 用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5-04-22 |
4. 乡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支撑、实现困境、实施路径 | 2025-04-22 |
5.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渊源、价值指向与实践进路 | 2025-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