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历史长河中,孟子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变迁过程,并呈现多元化特点,具体表现为“俗儒”与“亚圣”形象的交替演进。起初,孟子的“俗儒”形象为“不懂礼仪”“不尊诸侯”“好辩”“言行不一”“迂阔”的匹夫,此后演变为“不尊周室”“离经叛道”“盗卖仁义”“怀言未尽”的罪人。与之相对,孟子的“亚圣”形象最初是“辟异端”“传儒道”的贤者,而后演变为“续道统”“崇仁义”“性善尽心”“存心养性”的圣贤,最终成为“良知良能”与“道问学”的圣人。在发展过程中,孟子引发了诸如是否为“迂阔之人”“不尊重君主之人”“善于诡辩之人”等争议,不同的政治背景及学术流派对于儒家思想理解和侧重点的差异,也导致对孟子思想学说的评价不同,进而影响其形象。
[V1] | 2025-01-05 13:28:06 | PSSXiv:202501.00859V1 | 下载全文 |
1. 炉瓶三事:文明在地化的感官叙事与文化动力学 | 2025-04-25 |
2. 大运河赋能沧州武术文化基因的解码与传承 | 2025-04-25 |
3. 演进·特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重价值向度 | 2025-04-25 |
4. 以廉洁文化浸润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践路径 | 2025-04-25 |
5. 发展乡村数字文化:重要性、动力及路向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