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文艺作品之定义问题的传统本质论式回答以属加种差定义的形式出现,而属加种差定义可能面临五种问题,分别是滞后性问题、有限性问题、恒定本质问题、连锁悖论问题、循环论证问题。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了不同于传统本质论的重要答案,这些答案主要以程式性定义的面貌出现,但它们依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运用的操作化定义则为这个问题带来了不同的解答方式,它拥有类似于程式性定义的优势,又不囿于属加种差定义和程式性定义的限制。操作化定义在为文艺作品定义问题带来新的解答方式的同时,还指示了文艺研究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扩容了的研究范畴,对文艺作品界定问题的因果性探究,思辨性理论和经验性研究方法的融合,以及文艺作品的实证化、计量化的研究进路
[V1] | 2025-01-06 09:06:04 | PSSXiv:202501.00931V1 | 下载全文 |
1. 炉瓶三事:文明在地化的感官叙事与文化动力学 | 2025-04-25 |
2. 大运河赋能沧州武术文化基因的解码与传承 | 2025-04-25 |
3. 演进·特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重价值向度 | 2025-04-25 |
4. 以廉洁文化浸润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践路径 | 2025-04-25 |
5. 发展乡村数字文化:重要性、动力及路向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