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典的参照群体理论等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主观阶层认同的形成机制,但并未建立一个对形成机制进行整体性解释的理论框架。混合参照理论结合参照群体、支配关系等理论,建构了一个包含结构与关系在内的理论模型。该理论由五个参照操作组成:相对剥夺感、相对获得感、支配获得感、支配剥夺感和熟人效应,个体通过对这五种参照操作的不断实践及与他人进行的参照,形成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2011—2021 七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证实了混合参照理论的五种参照操作对测量个体主客观阶层偏差的“阶层认知差”所具有的解释力,发现了不同性别、不同支配地位的个体在参照操作上的差异,证明了混合参照理论解释主观阶层认同形成机制的效力。混合参照理论扩展了已有参照理论的适用对象和参照对象,提供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参照模型和过程性解释。
[V1] | 2025-01-08 17:40:47 | PSSXiv:202501.01075V1 | 下载全文 |
1. 场域理论下监狱“科室”民警和“监区”民警的职场冲突与调适 | 2025-04-24 |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培育我国新型婚育文化路径研究一一以黑龙江省为例 | 2025-04-24 |
3. “饭圈”乱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2025-04-24 |
4. 中国2000-2020年出生性别比变动规律及其政策启示 | 2025-04-24 |
5. 乡村文化何以振兴? ——以“双轨”治理为视角 | 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