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灵哲学中的传统观点将“实现”概念视为占据与属性相关的某种因果功能角色或是低阶属性和高阶属性之间的存在关系。通过分析功能类型、确定类型、子集类型以及维度类型四种实现类型,本文指出“实现”是一种多元的概念存在,并且,我们应当按照其出现的语境和理论作用来确认“实现”的内涵。此外,作为一种服务于非还原物理主义者的工具,“实现”概念需要一定的约束条件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使命。
[V1] | 2025-01-19 14:53:45 | PSSXiv:202501.01952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