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亚里士多德论“有”的多重含义——兼与“是”之多重含义的一个比较

摘要: 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对“有”的多重含义进行了重要的总结。首先,从范畴学说和生存论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有”在生存论/存在论上的丰富含义超出了范畴学说的框架。其次,与之相关,从亚里士多德到阿奎那,对Being(是/有)的系词理解遮蔽了其最本源和丰富的含义。对“本体(ousia)”问题的理解不能只有“是”之唯一维度,Being的其他含义甚至“有”之多重含义都是不容忽视而且值得推进的理解进路。最后,作为系词的“是”在汉语中出现时间较晚,而“有”在中国思想和文化语境中实则具有Being在西语中具有的地位,但其间又具有诸多微妙的差异。这种差异对翻译造成了不少的困难,但却蕴含了两种不同文明对话的可能性。

版本历史

[V1] 2025-01-19 14:54:25 PSSXiv:202501.01996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9
  •  下载量0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