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感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当代青年情感日益呈现出“不爱”(Unloving)的倾向。作为新旧时代过渡阶段的情感选择,“不爱”并非对传统的“爱”的单纯否定,而是智能时代不断加剧的情感物化问题的复杂反映。一方面,智能技术在资本增殖的驱动下将触手延伸至人们的情感交往领域,使当代青年在智能社交平台像售卖商品一样“展示自己”“待价而沽”;另一方面,智能技术将人类情感还原为各种数据、算法所能抽象呈现的对象,制造出智能情感并用于人的情感交流,使频繁接触和使用情感智能体的青年群体日渐对智能技术产生依赖。当代青年情感交往方式从“人—人”向“人—物—人”的转变加剧了情感物化问题,具体表现为情感的工具化、虚假化和冷漠化等现象。为了克服智能技术对情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归本真性的情感,有必要从技术与社会、人与技术以及人自身的角度厘清技术边界、加强情感交往、提高青年的情感能力。
[V1] | 2025-02-25 09:47:11 | PSSXiv:202502.01349V1 | 下载全文 |
1. 以系统观念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 | 2025-04-26 |
2.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空间向度 | 2025-04-26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升华 | 2025-04-26 |
5. 历史认知视域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路径研究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