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数字化驱动下,由数字技术塑造出的虚实共融、仿真交互、全息沉浸、镜像李生的新型教学形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提供了创新机遇,创设出以数载人、以数载事、以数载术、以数载境的数字叙事新样态,在主体、内容、传播、空间等多方面推动整体教学叙事由“单体主导”转向“师生共在”、由“宏微有别”趋向“宏微并置”、由“单向传输”走向“全感交互”、由“虚实有间”迈向“虚实无间”。但与此同时,因“权力越位”“算法失当”“道德物化”“身体退场”等数字叙事风险的出现,致使数字越矮化叙事主体地位、数字偏食固化叙事内容呈现、数字异化淡化叙事价值表意、数字身份弱化叙事传播效力,深刻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成效。基于此,须从“道”以筑基、“器”以成事、“术”以强技、“境”以唤情等4个方面着手,通过统合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夯实数字叙事的价值根基;联合媒介善用与算法善治,改善数字叙事的内容供给;融合主体意识与数字素养,深化数字叙事的意象诠释;整合空间构境与情境赋意,提升数字叙事的话语张力等多重方式,将数字技术的技术优势更好地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叙事优势。
[V1] | 2025-02-25 09:49:02 | PSSXiv:202502.01352V1 | 下载全文 |
1. 以系统观念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 | 2025-04-26 |
2.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空间向度 | 2025-04-26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升华 | 2025-04-26 |
5. 历史认知视域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路径研究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