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笛卡尔认为物的本质是广延,灵魂的本质是思维,因此物相对于思维来说具有超越性。但是,天赋观念可以把握物的广延,使得物可以被认识,所以物是超越性与可认识性的统一。马克思基于现象学式的感性活动理论,继承并修正了笛卡尔的物性理论。第一,笛卡尔的物性理论包含心物异质性和心物一致性的矛盾,马克思则在将心物异质性和一致性放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构建,消除了二者的冲突。第二,笛卡尔的物性理论依赖信仰的外在统一,陷入了无限后退的困境。马克思在现象学式的感性活动的内在性统一中揭示了信仰的发生机制,消除了外在统一的无限回退困境。第三,笛卡尔的物性理论是静态化的抽象统一。马克思将这种统一放置到生存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语境中进行阐释,将笛卡尔的物性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化和立体化。研究马克思对笛卡尔物性理论的继承和修正,对认识笛卡尔和马克思的物性理论及其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V1] | 2025-03-03 09:13:56 | PSSXiv:202503.00054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