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国家一社会”为分析框架,立足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扶持,从空间实践视域关注政策性移民生活空间边界建构的内在机理和制度逻辑。政策性移民生活空间的建构依照“政府一移民”双向实践路径,通过建构和反身建构的实践形式来感受空间,双方由此调整实践策略,形塑移民空间的结构特征。基于中国现有的制度框架,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生活空间的建构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支配权、控制权,通过空间整合、空间支配、空间调整的形式,不仅决定了移民生活空间的策略性选择,而且对移民日常生活的常规要素进行必要指引。身为实践主体的移民虽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在持久稳定的行为倾向系统的前提下,依据过往实践活动的结构性指引,以集体记忆、身份认同和惯习的方式开展实践行为,自下而上地形塑移民生活空间的边界。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研究置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能够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生活空间的建构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V1] | 2025-03-03 18:11:45 | PSSXiv:202503.00139V1 | 下载全文 |
1. 场域理论下监狱“科室”民警和“监区”民警的职场冲突与调适 | 2025-04-24 |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培育我国新型婚育文化路径研究一一以黑龙江省为例 | 2025-04-24 |
3. 中国2000-2020年出生性别比变动规律及其政策启示 | 2025-04-24 |
4. 乡村文化何以振兴? ——以“双轨”治理为视角 | 2025-04-24 |
5. 中国农村宅基地改革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逻辑与路径 | 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