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四落潮期,周作人放弃对现代人道主义的坚守,不再执着从社会体制和普遍人性层面彻底改造社会,转向集中思考如何推动建设完善的个体内在精神世界。周作人提出新颖的理论范式,以一组相对待的范畴“求生意志”“求胜意志”界定人的“肉的生活”与“内面生活”,以此调整“灵肉一元”的“人学”系统结构;还将从精神生活层面为人类现实困境寻求救赎的努力纳入建构“超越性”的“求胜意志”的活动中,为“内面生活”赋予了新的本质内涵。周作人在持续探究如何建构“求胜意志”的同时,被迫把目光重新凝聚到中国人失去“求生意志”的严峻问题上,严肃指出在中国营建“内面生活”需要满足一个前提,首先必须凭借“求胜意志”唤醒并培育国民的“求生意志”,破除国民精神毫无生机的僵局,具体路径是由所有“独异”个人扩张“求胜意志”,共同建设新文明与新道德。这一“人学”思想转换成果为1924年底“生活之艺术”观的提出设计了主导方向。
[V1] | 2025-03-05 09:30:02 | PSSXiv:202503.00254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