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数码时代主体生活的去物质化及其反动

摘要: 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以屏幕为依托进行数字化生活的窗口和手段。人类被各类屏幕所包裹渗透的同时,作为信息社会主导介质的屏幕创造着现代生活的新样态。屏幕世界作为数字化生活的阶段性结果和外在表征,为人们研究社会变革、文化现象和主体性变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切入口。与屏幕对时空的全方位侵占伴随的是:分心主体的出现、无媒介的生活场景的消失、私人领域被纳入了公共的管理范畴中去。有意义感的时空与生存环境的确定感的不复存在这一现状重塑着主体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结构。现代观念向俗务的实践性即不断的重复性工作退却,感性生命在技术的具身性包裹和控制机制中迈入去物质化的存在状态中去,体现在空间、场景和行为三个层面的去物质化上。全球资本主义消费浪潮和数据化进程共同作用于人的身体,主体在内在的机器性和象征性机制的干预下成为在透明状态中不断劳作的工具人。抽象时间和空间的统辖使主体生命处于非本真性的生存处境中,在分裂的时空和无尽的信息中奔波焦虑的主体存在处境促使媒介研究的重心从作为客观实体的屏幕向关联的生产-展示机制和操作-控制系统屏幕的转变。数字资本主义和权力母体的啮合使主体处于非本真的生存境遇,被支配者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媒介思维的指导下开启了话语、行动和空间的反异化实践,展现被支配群体的能动性。此外,将异化归因于信息资本主义的潮流会影响对主体在屏幕世界和绩效社会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的反思,引入精神分析有助于避免单向的阐释路径的视野局限,更好地应对个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版本历史

[V1] 2025-03-07 22:08:37 PSSXiv:202503.00540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67
  •  下载量17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邀请专家评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