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方孝孺尊王道、辟异端的政治哲学

摘要: 方孝孺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元末明初具体语境之上,一方面,蒙元文化对汉语世界的伦理冲击迫使士人面对政治文化定位问题。方孝孺持汉族文化本位立场,认为应当从恢复华夏文明古典精神的角度,肃清异族文化的消极影响。这种文化立场决定了他与元末遗老的政治伦理观之差异,以及进取与消极的两种士风差别。方孝孺继承朱子之学,解释春秋学,梳理、重新定位华夷秩序、政治伦理秩序,挺立礼乐文明精神。他进而思考、探索文明秩序的合理性依据——天与性、心,命的关系,这是明初儒学与历史语境的契合与儒学自身问题意识回应,是天人之学对历史语境的消化、融摄,进而呈现自身,并不是知识性谱系中的朱子学余续。方孝孺确立春秋——天的绝对连接,确立天的绝对性、神圣性、权威性,赋予明初儒学概念知识系统的宗教根源。另一方面,随着政治共同体的完成,明初儒学问题意识转向对政治现实主义的回应。方孝孺确立了仁义礼智根于天,内在于心的人性基础,与之相对应,用同样的运思理路,他确立了天道与政事的对应连接关系,确立了仁义礼乐之政治实践的可能性、现实性根源于天道的政治基础。作为政治秩序的合理性依据的天道也就此获得完整的义涵,包括了儒学理想人格和王道政治的神性基础的双层含义。

版本历史

[V1] 2025-03-10 14:32:28 PSSXiv:202503.00741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5
  •  下载量1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