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着我国结婚率、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单身人数、独居人口数量的上升,“空巢青年”群体规模逐渐庞大,日益成为城市人口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空巢青年”群体呈现出收入增长的缓慢化、精神世界的孤独化、生活模式的单一化以及社会交往的虚拟化的时代特征。通常认为,“空巢青年”群体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现实和观念因素,从宏观上看,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为“空巢青年”群体形成提供物质基础;从中观层面看,传统家庭结构及观念的嬗变形成了家庭支持;从微观层面出发,个体自主意识的觉醒则构成“空巢青年”群体形成的主观条件。针对“空巢青年”群体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挑战,要增强对“空巢青年”群体的社会支持。首先,拒绝标签化,要用历史、辩证及全面的观点看待“空巢青年”;其次,以物质居住空间环境优化“空巢青年”精神空间环境;最后,发挥社会组织合力,增强“空巢青年”城市归属感,推动“空巢青年”群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发展,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V1] | 2025-03-13 14:40:31 | PSSXiv:202503.00975V1 | 下载全文 |
1. 场域理论下监狱“科室”民警和“监区”民警的职场冲突与调适 | 2025-04-24 |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培育我国新型婚育文化路径研究一一以黑龙江省为例 | 2025-04-24 |
3. “饭圈”乱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2025-04-24 |
4. 中国2000-2020年出生性别比变动规律及其政策启示 | 2025-04-24 |
5. 乡村文化何以振兴? ——以“双轨”治理为视角 | 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