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我国数字经济监管的区域差异及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摘要: 完善数字经济监管体系,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监管基础、监管效率、监管强度与监管潜力4个维度构建评价数字经济监管水平的指标体系后,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泰尔指数分析2017一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监管水平及区域差异特征,应用引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探索数字经济监管的空间关联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监管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提升的最主要原因并非监管强度,而是监管潜力与监管效率;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监管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南方地区数字经济监管水平优于北方地区。数字经济监管的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再扩大的趋势,且区域内差异明显。分维度而言,监管潜力差距最大,监管强度差异最小。数字经济监管具有较强的网络特征,且省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网络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对网络的控制力较强,均从其他地区获得了较高的数字经济监管关联性收益,而南方地区也发挥了较大的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数字经济监管发展。基于此,提出充分挖掘并释放数字经济监管潜力、尽快提升数字经济监管效率、避免将“数字鸿沟”发展为“监管鸿沟”以及加强数字经济监管的空间关联4方面的优化路径。

版本历史

[V1] 2025-03-21 14:14:37 PSSXiv:202503.01912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5
  •  下载量1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