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延安时期,戏剧工作者开展了以秧歌剧、秦腔、新歌剧等为代表的戏剧生产活动,产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对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戏剧工作者主动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在戏剧生产中表达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与大众建立了同感互酬的情感共同体;他们自觉承担联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使命,通过戏剧生产活动凝聚人心,建构了具有改天换地革命力量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戏剧工作者充分发挥戏剧“高台教化”的教育功能,以戏剧生产活动为契机,在“普及”与“提高”兼重的文艺生产方针指导下,淬炼出了既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能够带领他们提高认知的戏剧教育共同体。最终形成了延安时期戏剧审美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形态,形塑了我国现代戏剧生产史上的别样景观。
[V1] | 2025-03-24 22:36:20 | PSSXiv:202503.02210V1 | 下载全文 |
1. 炉瓶三事:文明在地化的感官叙事与文化动力学 | 2025-04-25 |
2. 大运河赋能沧州武术文化基因的解码与传承 | 2025-04-25 |
3. 演进·特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重价值向度 | 2025-04-25 |
4. 以廉洁文化浸润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践路径 | 2025-04-25 |
5. 发展乡村数字文化:重要性、动力及路向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