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论晚清“废科举”的多层文化指向

摘要: 中国科举制度曾以其“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而享誉国际,对东亚国家科举制度的建立和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晚清却被彻底废除。我们不能以“人拾我弃”的直观现象去断言晚清废科举的成败得失。晚清废科举由废八股发端,这不仅因为晚清的八股文体已萎缩成一种蔽文明、导人于无知的考试文体,更因为这种文体以经学信仰为基础。明、清科举是依据“六经治国”思想去设置其考试科目结构的,八股文体处于这个科目结构的核心位置。光绪二十七年禁止八股文体之后,经学信仰依然存在于科举制度中,成为抵抗新学的一股力量,导致改革派“渐废”策略的提出,导致士子在科举与学堂之间产生观望态度,清廷最终只能彻底废科举。晚清的“废科举”具有多层的文化指向,对于晚清启蒙运动来说,废八股是在废弃一种影响极大的蔽文明、导人于无知的考试文体;对于晚清救亡运动来说,废科举是在废除不适时用的传统科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废科举是在废除一种以“六经治国”理念为根基的人才选拔制度。

版本历史

[V1] 2025-03-24 22:36:20 PSSXiv:202503.02212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8
  •  下载量1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