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智媒时代的神经中枢,算法传播的文学介入是这一技术形态进驻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度模式, 中西艺术史中的数学观念及其审美实践为理解这一技术话语提供了经验参照。就文学生产而言,ChatGPT 相 对微软小冰对自然语言建模的迭代与升级在佐证人工智能文学生产强大势能的同时,对文学的创造性议题提 出了挑战。算法在文学传播与接受层面更为成熟的表现形式则跳出人工智能文学生产的视角,在更为宽泛的 智媒技术立场审议文学的算法实践议题,其形构的定制化的文学接受、虚拟化的社群互动、更具“劝服性” 的文学召唤结构以及文学消费的“信息茧房”效应成为这一技术形态深度影响文学传播的典范表征。算法对 于文学场域的介入重新唤起对文学终结论的思考,其引发的文学生产主体的身份危机赋予文学终结论以新的 考察立场。
[V1] | 2025-03-24 22:36:59 | PSSXiv:202503.02227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