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资本论》中,抽象劳动作为资本实体的一种社会先验形式,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价值抽象的推动力。但是,马克思对抽象劳动的理解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内在张力。“新马克思阅读”通过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认为抽象劳动是一种在交换中构建起来的有效关系,其来源于流通过程中以货币为目的的商品交换,只有在交换过程中被耗费的具体劳动才能充当特定量的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从而使构成抽象劳动之基础的抽象得以完成。而价值批判学派则更加重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本身,认为抽象劳动不是一种“次生”的流通关系或社会验证关系所构成的交换抽象,而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种生产关系,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形式本身所带来的现实抽象。通过对抽象劳动概念的辨析,再反思其在流通关系与生产关系间的论证逻辑,有助于揭示作为社会先验形式的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的本质,以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V1] | 2025-03-24 22:49:13 | PSSXiv:202503.02328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