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设某种普适的正义范式一直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终极诉求。传统正义范式因其绝对性与完备性的筹划而成就了正义的普适性要求,传统正义的普适范式却无从摆脱信仰悖论与哲学悖论。现代性发轫,确证普适正义的绝对性和完备性遭逢现代性祛魅,绝对性让位于相对主义,完备的伦理政治正义则被不完备的政治正义所取代,伦理正义蜷缩于个人的“袖珍道德”。无论是自由主义阵营抑或反自由主义阵营,无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抑或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均无法实现正义范式的现代性复魅。马克思通过对普适正义范式的现代性本源——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开辟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前景,既超越了“正义理念”,也超越了“正义社会”,真正地实现了对普适正义范式的根本性超越。
[V1] | 2025-03-24 22:50:13 | PSSXiv:202503.02374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