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追求进步的启蒙时代,由乞丐和流浪汉等贫困人口导致的社会问题颇为突出。路易十五统治初年,王室曾结合启蒙改革家圣皮埃尔神甫的方案进行济贫实验,但受经费等因素制约以失败告终。18世纪,随着饥荒、瘟疫的减少以及战争破坏力的降低,人口不断增长,超出了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带来大量失业人口。面对此困境,路易十五统治后期采用高压政策,以乞丐收容所网络镇压流民。然而这样的措施与启蒙精神背道而驰,因此饱受抨击。面对贫困治理的挫败,启蒙思想家们开始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待贫困成因,以慈善工场、职业教育等手段缓解穷人的困境。以博多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学者发出了彻底改变穷人问题的呼声。此时,社会精英通过提升农业、发展教育、改善医疗、成立慈善协会等方式救助穷人,推动社会进步。这些济贫的新观念与新举措不仅影响了大革命,而且初步奠定了现代济贫理念。
[V1] | 2025-03-24 22:50:33 | PSSXiv:202503.02390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