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理解的客观性何以可能?——兼论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超越性

摘要: 理解的客观性是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核心问题。哲学解释学因对科学方法论中的客观性原则展开批判而饱受“主观任意”和“相对主义”的质疑。而实际上,哲学解释学坚定地站在维护客观性的立场上。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解释学本体论转向的基础上,反对近代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把由事情本身所引导的辩证遭遇归入一种理解的全新客观性,将语言看作这种客观性的基础。但在马克思看来,语言归属于社会现实,只有回到社会历史领域,从现实的实践维度出发才能抵达理解客观性的真实基础。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决定性地拯救了经黑格尔所开辟的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并且在深入社会历史现实的过程中,彰显了实践活动形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由此,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以“面向现实本身”为原则通达了“客观性”或“真理性”的真实意蕴,而揭示马克思思想的诠释学维度有助于为中国解释学体系建构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版本历史

[V1] 2025-03-24 22:50:36 PSSXiv:202503.02398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4
  •  下载量1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