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在于其批判性,但这种意识形态批判却内嵌着肯定与建构的内在转化,触及到了意识形态幻相背后的社会关系真实,使得意识形态批判具有建构维度。具体而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不仅具有政治上否定性意涵、哲学上的批判性意涵,更具有历史唯物主义上的解释性意涵;使得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凸显其批判性与历史唯物主主义的同构性,以批判唯心史观的“幻相”来获得社会关系现实的“真相”、以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来探寻其建构的科学进路、以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来剖析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彰显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观意涵和建构逻辑。
[V1] | 2025-03-25 12:59:25 | PSSXiv:202503.02649V1 | 下载全文 |
1. 以系统观念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 | 2025-04-26 |
2.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空间向度 | 2025-04-26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升华 | 2025-04-26 |
5. 历史认知视域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路径研究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