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阅读性”是一种以传播和互动的视角重新思考并定义城市文化空间的新主张,融合了城市阅读精神和文化特征,兼具空间文化实践、公众文化参与和城市文化想象,具有感知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城市空间是否“可阅读”,不仅涉及城市提供的功能性阅读场所,也涉及城市文化空间内的读者文化体验和实践、感知和情感流动、城市文化景观和阅读精神的塑造等因素。书店的核心阅读功能首先要被强调和重视,其次要持续拓展城市阅读场景的深度,以空间形式连接社会成员、构建媒介符号、凝聚社会想象,构建起城市中的“可阅读场景”,推动“可阅读城市”的构建。广州实体书店通过融合物质空间、虚拟数字 平台和精神空间,开辟了一片具有想象可供性的文化土壤,让读者得以基于实体物质空间展开空间想象。读者通过具身性文化实践,与空间内部的景观相勾连、交互,从“空间漫游与实践”“场景疗愈与隐喻”“文化构建与想象”三个层面体验城市书店所打造的“可阅读”空间。
[V1] | 2025-03-26 09:45:14 | PSSXiv:202503.03203V1 | 下载全文 |
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 | 2025-04-25 |
2. 全媒体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小红书“TikTok难民”事件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 2025-04-21 |
3. 激励广告规训了谁?一项数字时代广告劳动的控制研究 | 2025-04-18 |
4. 民国初期江南城市报刊的“地方性”实践——基于绍兴《越铎日报》(1912-1927)的探讨 | 2025-04-18 |
5. 学术期刊发展离不开专职编辑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