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的背景下,文明共生理念渐渐深入人心,而中国传统的共生理念被引为重要资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共生理念以植物为隐喻,是以生存空间足够大为前提的消极共生,而当今社会因时空压缩而过于“拥挤”,消极共生日益成为不可能,文明共生需要文明间性的共生文明来保障,从而实现向积极共生的转变。共生文明本质上是人类众道之公道,是人类诸文明之公共文明。中国需要把握好自己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角色,恰当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以人类为方法,从人类性高度提升和重塑自己的民族性,为以共生文明保障文明共生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V1] | 2025-03-27 13:25:23 | PSSXiv:202503.03468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