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疯文学”是当代青年在网络空间情绪书写和社会表达的网络语言表现范式,呈现出语言碎片的无序拼贴、文化符码的批量编织、情绪表达的自我放逐等现实样态,备受青年群体青睐。但同时引发了深度思维的消解,个性自由的消融以及与主导价值观抵悟等症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发疯文学”的生成既是缓解焦虑的主动选择,也是群体心理的隐性驱动,更是资本逻辑的催化推动。对此,须从加强价值主导性内容教育,回应青年的价值诉求;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支持系统,回应青年的利益诉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功能,回应青年的心理诉求;匡正资本和媒介价值导向,回应青年的成长诉求等四个维度有序推进,妥善化解“发疯文学”持续演化给青年成长成才带来的现实隐忧。
[V2] | 2025-04-02 17:30:24 | PSSXiv:202504.00328V2 | 下载全文 |
[V1] | 2025-04-02 14:50:40 | PSSXiv:202504.00328v1 查看此版本 | 下载全文 |
1. 以系统观念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 | 2025-04-26 |
2.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空间向度 | 2025-04-26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升华 | 2025-04-26 |
5. 历史认知视域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路径研究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