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网络文学具有强烈的中华文化符号属性。海内外受众对中国网络文学特别是玄幻文学的接受展现出积极的倾向,但其中文读者的阅读接受既展现了现代个体的需求,又受到儒家伦理规则与涵盖性人文精神的影响;英文读者的阅读接受亦包含现代化个体的需求,但受到西方“启蒙心态”所塑造的人文精神的影响。虽然中英文读者因自身利益、情感需求、阅读经验、历史记忆、感觉结构不同,导致其解读机制与析出故事不同,但他们均能从作品中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与满足。进一步推动文化作品出海,要在国际传播中为受众提供多元、多义的开放性文本与意义空间,善用世界流行文化的优秀成果提高受众“卷入度”,通过有吸引力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打造“情感共同体”,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V1] | 2025-04-07 10:25:13 | PSSXiv:202504.00774V1 | 下载全文 |
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 | 2025-04-25 |
2. 全媒体时代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小红书“TikTok难民”事件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 2025-04-21 |
3. 激励广告规训了谁?一项数字时代广告劳动的控制研究 | 2025-04-18 |
4. 民国初期江南城市报刊的“地方性”实践——基于绍兴《越铎日报》(1912-1927)的探讨 | 2025-04-18 |
5. 学术期刊发展离不开专职编辑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