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框架考察生产力要素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为基础的生产力要素正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既有劳动过程的技术联结与组织形态,进而引发生产关系的三重改变,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日趋多元化数字化,劳资关系逐渐向密集协作型转变,利益分配呈现多元要素共振等特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需主动破除制度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从创新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实现生产关系的动态调适。
[V1] | 2025-04-15 11:08:56 | PSSXiv:202504.01944V1 | 下载全文 |
1. 以系统观念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 | 2025-04-26 |
2.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空间向度 | 2025-04-26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升华 | 2025-04-26 |
5. 历史认知视域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路径研究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