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西部儒学”的历史贡献

摘要: 西部儒学是中国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 “师儒” 之官和儒家经典 《易》 《书》 《诗》 《礼》《乐》 《春秋》 等文献在西部奠基; 儒家思想的许多理念 (阴阳、 五行、 三才、 敬德保民、 道德仁义礼、 元气说等)、 信仰 (天命、 礼乐) 在西部孕育, 为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奠定了文献和理论基础。 儒家诞生后, 秦祖、 壤驷赤、 石作蜀、 商瞿上等西部人士成为孔门弟子, 儒学在西部也得到制度化传播和个性化发展; 经典体系 (“五经” “七经” “九经” “十三经” 等) 在西部形成。 特别是儒家经典和思想与西部的地域文明、 民族文化和对外交流等结合, 形成地域、 民族以及丝路等儒学新形态 (如蜀学、 关学、 陇学、 朔方学、 黔学、滇学等) 和儒学新主题 (如民族儒学、 丝路儒学、 伊儒、 佛儒、 道儒等), 从各个侧面充实和丰富了 “中国儒学” 宝库。

版本历史

[V1] 2025-04-22 22:04:03 PSSXiv:202504.02571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5
  •  下载量0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