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兴而国运兴,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光辉历程。少数民族手工艺传承不仅体现着匠人精湛的技艺,还载其民族认同与家国情怀。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审美、教育和艺术等价值。然而,在众多金属器皿中,如何通过某些主要特征识别出其为乌特拉铜银器,就需要对其文化基因进行梳理并解读,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守正创新。基于此,笔者采用柏贵喜学者提出的基因识别“六元论”和“四特性”来梳理乌拉特铜银器技艺的文化基因。
[V1] | 2025-04-22 22:05:01 | PSSXiv:202504.02619V1 | 下载全文 |
1. 王铎书法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文化反哺现象研究 | 2025-04-25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重识《柳碟缘》:中国早期无声电影《青花瓷盘的传说》考辨 | 2025-04-22 |
4. 段建珺剪纸艺术传承的美学意义——《段建珺剪纸》浅谈 | 2025-04-22 |
5. 《蒙古族服饰文化史考》:展现北疆服饰文化的壮丽篇章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