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时代的媒介变革加速了个体家园的失落和“在地宗祠”的消亡,媒介化的生存模式与社交意识也似乎渗入到生死之间的情感裂缝中。前一数字时代,“在地宗祠”在时间、空间、通灵向度上探索了死生沟通的某种可能性;数字时代,由大数据和AI算法生成的“影像宗祠”或许能延续逝者的“死后生命”,超越“在地宗祠”的阅限,成为一个在数字空间促成生一死对话的“灵媒”。然而,“影像宗祠”或许难以在时空与情感这两重维度上让生者与逝者真正建立起死一生联结,它所提供的是一种使生者沉溺其中的“电影幻象”。无论对这一幻象加以拒斥或允诺臣服,生者都将陷入某种两难困境,并被迫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
[V1] | 2025-04-22 22:05:36 | PSSXiv:202504.02634V1 | 下载全文 |
1. 王铎书法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文化反哺现象研究 | 2025-04-25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重识《柳碟缘》:中国早期无声电影《青花瓷盘的传说》考辨 | 2025-04-22 |
4. 段建珺剪纸艺术传承的美学意义——《段建珺剪纸》浅谈 | 2025-04-22 |
5. 《蒙古族服饰文化史考》:展现北疆服饰文化的壮丽篇章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