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张贤亮小说无论揭示普通人的家国情怀,还是展示不同时代的“寻路”主题,抑或发掘母性品格及精神力量,都与作家本人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密切相关。张贤亮直面20世纪60至80年代初的挫折、困顿与奋起,在对那代人的奋斗、苦难与牺牲进行揭示与反思的同时,也赋予其某种特定的价值感,并努力发掘民间蕴藏的巨大生存能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张贤亮小说对政治的热心、对过去的叩问与对道路的探求,都使其成为观照共和国行进途程中诸种风景的一面良好镜鉴,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前行的精神价值。
[V1] | 2025-04-25 11:21:25 | PSSXiv:202504.03047V1 | 下载全文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理论建构 | 2025-04-25 |
2.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3.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 2025-04-25 |
4.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5.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