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时代人工智能引领的感官热潮中,审美成为资本竞相逐利的新焦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审美的商品化进程,使审美偏离了自由的本质属性。如今,需求侧、供给侧、使用侧三个方面均面临审美异化风险。为化解这一困境,需厘清技术边界,树立批判思维以破解“单向度"牢笼,并借助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洞察力,剖析审美异化的内在逻辑,唤醒审美主体性,让科技与美服务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V1] | 2025-04-28 08:21:50 | PSSXiv:202504.03347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早期国家建构理论的多元传统——基于齐法家与秦晋法家的比较 | 2025-04-28 |
2. 荀子贤能思想的转向:以“子产为政”在儒家文本中的变为中心 | 2025-04-28 |
3. 郭象式“齐一”悖论与《逍遥游》“崇大”文脉——兼驳牟宗三所谓“诡辞为用” | 2025-04-28 |
4. 本心在境域中的震动、显发与孟子性善论的存在论证明 | 2025-04-28 |
5. 《庄子》人论:先秦语境中的真人、至人、神人与圣人 | 2025-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