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层治理困境源于政策的去社会化,治理有效则源于政策的社会化。建立政策社会化分析框架的意义在于突破“行政一自治”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使对于基层治理有效的解释更多聚焦于行政如何借公共政策而有效介入自治的问题。化解基层治理困境的关键在于解决公共政策的去社会化问题。对基层表彰性政策实践的田野调查表明:即事性原理使公共政策转向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沟通性原理使公共政策转向对社会的组织动员,而开放性原理则使公共政策转向依靠社会对政策效果的自发推动,同时也为政策的生活化转向提供话语依托。政策过程遵循嵌入原则、半行政半自治原则和权力适度收放原则,保障了社会化原理的功能发挥,最终促成公共政策的社会化。
[V1] | 2025-04-30 09:18:28 | PSSXiv:202504.03390V1 | 下载全文 |
1. 百年工运与工会发展及天津特色街镇工会创新建设研究 | 2025-04-26 |
2. 中国一东盟国际警务合作的优化路径研究 | 2025-04-25 |
3. 进攻性人工智能的道德考量与全球治理 | 2025-04-26 |
4. 澜湄区域反腐败合作经验与成就 | 2025-04-25 |
5.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