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际关系中的本体安全研究多倾向于“国家中心论”假设,但以这一假设形成的理论范式无法充分解释哈萨克斯坦的本体安全问题。本文以吉登斯社会学本体安全理论为依据,剖析本体安全的社会关系本质,指出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处在社会变迁中的国家,面临国家身份不确定带来的本体不安全问题。研究发现,哈社会围绕国家身份问题进行了长期辩论,却没有陷入国家身份问题的“安全化”陷阱,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紧密的互动、有效的对话和协商机制。正是这种对话与协商为国民维护身份利益、追求本体安全提供了弹性空间,进而保证该国独立30年来的整体性稳定与快速发展,使得这个文化、语言、宗教与族群异质性相当强的社会,即便没有形成统一的集体认同,也能维持整体和谐与统一。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建设正是在协调各种身份利益、兼顾各方本体安全的前提下缓慢推进的,随着内外局势的变化,未来是否产生变数,值得持续观察。
[V1] | 2025-05-19 15:23:56 | PSSXiv:202505.01418V1 | 下载全文 |
1. 偏好协调、网络效应与金砖合作的机制化 | 2025-05-19 |
2. 俄乌冲突背景下粮食、石油和金融领域的危机态势与联动逻辑 | 2025-05-19 |
3. 多速欧洲与中东欧国家的微观一体化策略 | 2025-05-19 |
4. “时代精神”、“时代转折”与欧洲转型——一个长周期的历史考察 | 2025-05-19 |
5. 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演进和网络时代的地缘政治博弈 | 2025-05-19 |